軍陣看護婦南的搿爾傳
俞明震
馬亞中校點《觚庵詩存》上海古籍出版社二○○八年版錄入整理;原據《女子世界‧傳記》一九○四年第五期補。《詩存》校點者按:此文雖署名「觚庵」,然當難據此確認為俞明震集外文,姑錄存以俟考。)

  以青年婦人之身奔走於槍林砲雨之中,救護病傷者多至數千,赫赫之名播揚世界,稱為福祿令南的搿爾按:Florence Nightingale,今譯弗羅倫斯‧南丁格爾。)者,真足為軍陣看護婦之模範,於女界中放一異彩者矣!今者 起戰爭,兩國之女子發大願,投身赤十字會按:今譯紅十字會。),隨往戰地,看護負傷軍人,盡國民母之責任者,不知凡幾。獨我中國 東三省按:即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。)之土地,任人蹂躪,東三省之人民,膏人兵刃,我同胞男子中有國家思想,當此危急存亡之秋,奮發自強,以救燃眉者,殆不一見,何論於女同胞。雖然,苟無取鏡之資,曷為赤十字會祖南的搿爾歷史,介紹我同胞,我二萬萬女子可以興矣。

  西曆一千八百二十年之夏,南的搿爾產於伊大利按:今譯意大利。)福祿令按:今譯佛羅倫斯。)府。父維廉南的搿爾按:William Edward Nightingale。今譯威廉‧南丁格爾。)者,英國之豪農也。母斯密士按:Frances Fanny Nightingale née Smith,今譯史密斯。),為鄉里中有名之慈善家,令娘其第二女,年幼時姿嫻雅。父被選為國會議員,家資頗裕,於生計上無匱乏之憂。使尋常女子處之,則錦衣玉食,求以愉快其一身外,當無他事。而令娘稟慈善之遺傳,性忍耐刻苦,於世間貧困病弱者,不勝憐惜,思有以挽回之。節己之費用,為貧民之補助,蓋自少已然矣。

  當其幼年時代,居於英國 兌龐相亞州按:Derbyshire,今譯打比郡德比郡。)加爾斯脱,風光明媚,足以活潑其情性。年十四,在家受其父高等之教育。少長,游按:同「遊」。)法蘭西伊大利德意志聯邦之各州,到處拯救病者困窮人,慈善之美名早已播於全國。既而遊倫敦,於散步赫特罷克公園外,先至市中之病院、孤貧院、孤兒院等,謀有以賙濟之。因事思此等,決非施捨金錢即可謂已盡責任者,必也躬親其事,於實際始有裨益。熱心激越,不可復遏,遂決意託生涯於看護婦,投身日耳曼 來因河按:今譯萊茵河。)畔、近拉斯德爾羅郎病院附屬之看護婦養成所,入校學習。

  在校二年,專心實驗看護婦之練習。歲十八,卒業,得文憑,歸於加爾斯脫。其時適倫敦 罷力街之看護婦學校,因經費支絀,不能維持。令娘聞之,急乘機至都,捐家產之半於校中,整頓校規,極力支撐,使將廢之校,益復隆盛,其功德為何如?嗟呼!一妙齡之女子,其急公好義如此,世之富家作守錢虜者,不亦愧此女子耶!

  土耳其帝國者,歐洲之病夫也。逞其壓制之手段,施權力於巴爾幹半島諸國。北鄰狡猛之俄羅斯,乘機干涉,欲於東歐得一不凍口岸,而展其霸圖。 之間,遂至以干戈相見。病夫之國,不堪此挫折,岌岌乎有必亡之勢。兩國,因之非己利也,出而援土,聯盟擊俄,遂開一古今未有之一大戰爭。

  時英國軍隊,遠渡黑海而至克利米亞按:Crimea,今譯克里米亞。),出師倉猝,兵營中一切準備頗不完全。戰爭之日,又值嚴冬,冰雪載途,寒威砭骨。戰爭之地,人煙稀絕,士無宿所,因之寒凍而死。陷於慘境者,有五萬之將卒。此已不可收拾,乃翌年春末夏初,又起惡疫,人馬倒斃,日以百計。死尸按:同「屍」。)累累,暴骨曠野。未幾,負槍之壯士,又少二萬人。英國在家之士女接此惡報,悲我同胞,因衛國家遠死異國,沙場醉臥,白骨飄零,苟具人心,詎忍坐視?爰創義舉,集恤兵金,一星期中,得金十五萬磅。置備衣服、糧食、醫藥,及他要品,直達克里米亞戰地。夫死者已矣,傷者何堪!別父母妻子遠征異域,一旦傷筋骨、損血肉,縱藥餌不缺,而輾轉病牀,一無聊賴,非得多數之女子,遙渡彼方,以從事於看護,又何以酬我軍人汗血之功,慰我同胞顛苦之感耶!然以柔弱之女子,當此重大之責任,又一至難之問題也。陸軍省因此種種,不勝焦灼。南的搿爾娘聞之大喜,以為此乃盡我天職之一絕妙機會。熱情如燃,立志從軍。致願書於陸軍大臣,當戰地看護之大任。不惜身命,務盡力以調養傷病兵。選同志看護婦三十四人,搭馬爾緩霞船起程,航地中海黑海,以至克里米亞。及臨前敵,正十一月初旬,冰堅雪降,裂膚墜指之時也。

  諺有之:「百聞不及一見。」旨哉!戰傷之慘象,又豈懸想所能概乎?近二千之病傷兵,設備不完全,睡於露營天幕之中,縱橫錯列,號呼之聲,慘不忍聞。令娘等長途辛苦,不暇休息,即從事於看護。或薦藥,或洗傷所,或繕衣,或洗寢具。一行三十四人,以護持此千餘之傷病者,手足忙迫,刻無暇晷,幾亡寢食。又於餘暇,設假病院,創大炊事場,建先濯所,次序井井。又取本國郵來之材貨,慰病傷兵之無聊。造圖書館,立禮拜堂,以愉快兵士之精神身體。或代患者書家信,百方盡力。兵士等之於令娘,不勝感激,親之如慈母,敬之如神明。蓋初時傷病者之死亡率,百中有六十,至於後則減至百中死一人。戰塵連天,兵戈遍地,令娘率此一隊看護婦,奏偉大之奇績,觀其死亡之率,可見一斑矣!

  越一年有半,而克里米亞之戰爭告終。英國士女,感謝令娘之殊功,將於凱旋之日,預備開盛大之歡迎會。一時引領東望,冀其歸來。令娘聞之慨然曰:「救濟同胞,此我一身對於國家應盡之義務,而受父老之歡迎,又豈我心之所安乎?」飄然乘法國郵船,逕回故里。倫敦官民知之,乃於感恩之外,又頌其謙德,以為非世所能及。蓋令娘之虛衷不伐又如此!

  其後,女王維多利亞陛下,特賜召見南的搿爾於離宮,嘉其大功,褒以感荷之綸音,贈以種種之珍品。英國政府又別以二十五萬金磅與之,以酬勞瘁。土國政府亦送一赤金之腕釧於令娘,價值數萬金。然令娘即以二十五萬磅,建看護婦學校於倫敦。至今生德脫馬斯病院按:St Thomas' Hospital,今譯聖‧托馬斯醫院。)中之一校舍,巍然高聳,為倫敦中建築物之一,即賜金所建,為南的搿爾令娘之功績榮譽,絕妙之一大絕念物也!

  令娘之生涯,永盡心於看護,慈善等事業,積久不倦。又本心得,著關心於看護學等書數種。至西曆一千九百年,得病而終,年八十歲。實距今前五千年也。嗚呼!令娘之事業炳於天壤,光於日星。赤十字之徽章,芳流彤史。歐西人既沐其澤,我亞東女子有聞風興起者,則亦浴南的搿爾令娘之光矣。